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由于在中学时期学生都学过历史课程,所以在大学有个别同学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四步教学法”。
一、四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1、定向自学
可分为一般定向和具体定向。一般定向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疑难问题,每一章节都有这些要求,故称一般定向。而具体定向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为每章节设计具体的、“引而不发”的预习题,供学生自学使用。具体定向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线索,而绝不是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设计的预习中。教师不但要积极鼓励能够提出预习题以外问题的学生,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将他们所提问题纳入立体讨论之中加以解决,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又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在教学中,具体定向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趣味性。通过预习题富有的趣味性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带着一种自愿的心理走进教材去研究、探索。二是针对性。就是在设计预习题时,尽量使所有的学生感到有知识可学,有问题可钻研。三是细致性。要根据章节教学目的,将应掌握的东西全面细致地提出来,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同时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
2、立体讨论
所谓立体讨论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从而构成一种立体的教学活动形式。
立体讨论的基本任务是:将学生通过定向自学对教材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由表象阶段升华到理解阶段。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学生在预习中所反映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分类,作为讨论内容。然后每一类问题指定一个发言人,让其做充分准备,最后在课堂上由发言人将问题提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讨论,逐一确定出正确答案。
立体讨论要取得好效果,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讨论“乱中有纲”、“乱中有序”;三是要充分体现民主的教学气氛,切忌急躁、武断。
3、示范讲析
其宗旨是:讲疑难、讲规律、讲方法。学生已懂或经过思考讨论可以懂的教师不讲。示范讲析与立体讨论的关系是交叉、同步进行的,而并非两个独立的步骤。
4、检测巩固
这是一个练习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在前三个步骤中所得知识与能力得以巩固和升华。
其基本方式是书面练习作业。练习题设计采取师生结合的方法。即每次练习题都有两套,一套由学生设计,一套由教师设计。
学生设计练习题的做法是: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分头设计,题型、题数不限,并附以答案,然后由学习小组讨论确定最佳题推荐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进行整理,综合成一套完整题,最后交给辅导教师。学生自拟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也可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检测巩固这一步骤中,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前三步教学效果能否得到巩固、学生的知识能否转化为能力,因此,一定要在“精”、“活”上下功夫,力求使学生通过练习向前迈进一步。
二、“四步教学法”的主导思想
1、变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为完成“三大任务”(即传授知识,思想教育与发展智能)的思想。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孔子说过教学就是“述而不作”。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教育观越来越凸现出它的局限性,新的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变“一个中心”(教师为中心)为“两个为主”(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地位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完全忽略学生的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则是片面的。应该看到,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只是矛盾的一个方面。从教得好与不好的角度讲,矛盾就会发生转化,那时学又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因此,只有既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地位,同时又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才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四步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教育观,能够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师生或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3、变一次成像(听一遍)为多次反复(至少有读、议、理、练四次)的思想。
传统的教学方法崇尚注入式的“灌输”。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学生习惯于“洗耳恭听”。往往一节课教师为“讲深讲透”而滔滔不绝;学生忙于“接受”强记,全然没有思考与反复认识的余地。结果,当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完一节课后,学生并没有利用课堂掌握什么,而是等到课后去加班,教与学事实上脱节了。
四步教学法强调按人的客观认识规律办事的主导思想,主张认识过程从“认识”、“理解”到“运用”三个层次的递进发展,从而完成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学生在阅读阶段可以独立地用眼、脑去感知教材中的知识,完成第一认识。接着通过议论,进一步处理教材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明确知识重点、难点。然后,通过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从而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最后,再通过练习,达到应用知识和创新目标。显然,经过这四个步骤,学生实际上是在老师和同伴帮助下,通过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真正用好了课堂。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四步教学法的特点
1、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步教学法把教堂教学分成四个阶段,尽管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教师精心地教,但更重要的是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主动地动眼、手、脑去完成学习目标,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权和独立性。
2、启发性与示范性
四步教学法废弃“一讲到底”的教法,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把有限的话讲在“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启发性与示范性。
3、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实践证明,要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上就一定离不开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因为大脑虽有记忆功能,但同时又具有遗忘的规律。从这一认识出发,学习过程实际上又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地予以巩固,并尽量地付诸应用。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被学生掌握智能的培养才有坚实的基础。四步教学法的四个步骤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每次都是在新的基础上对认知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后的再认识。这一过程不仅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又对知识在不同程度上的加以运用。
4、互助性、合作性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课堂,师生关系应是交互式、合作关系,老师既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启发,设疑等途径去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并运用知识,又是一个合作者,随时充当学生的助手。这种新型课堂师生关系,在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是很难实现的,而四步教学法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载体。
教学实践证明,本课程引入四步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增添了教学生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实效性。
纲要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