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13003030 学时/学分:32/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各专业学生公共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二、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主客观条件;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理论品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实践的类型和特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含义、规律的含义和特征;掌握物质与意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2)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特征;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联系的特点和发展的本质,能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问题。
3.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认识的本质以及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2)了解价值的特征以及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掌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意义.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了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掌握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2)了解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技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了解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区别;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5.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基本矛盾;掌握商品二因素、劳动两重性、价值量的决定与影响因素、货币的职能与本质以及价值规律的表现与作用。
(2)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理解资本积累的必要性、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的趋势、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剩余价值的分配以及经济危机的本质;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关系。
(3)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和职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理解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本质。
6.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了解从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掌握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形成与本质、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
(2)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7.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国到多国的建立的过程;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
(2)了解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是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的;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杜会理想
(1)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以及他们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3)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教学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讲授 学时 |
1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2 |
2 |
2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8 |
8 |
3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4 |
4 |
4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6 |
6 |
5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6 |
6 |
6 |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2 |
2 |
7 |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
2 |
2 |
8 |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杜会理想 |
2 |
2 |
合计 |
|
32 |
32 |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终(期末)考试采取考试的形式。
六、建议教材、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
1.建议教材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教学参考书
(1)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实践论,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推荐网站
(1)天津财经大学http://pub.tjufe.edu.cn/department/lilunkebu/show.asp?id=171
(2)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
七、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为主,辅助以讨论、案例分析、自学等教学形式。
2.平时成绩包括包括平时作业、笔记及上课表现,占总成绩的50%,期末成绩占50%。考试实行闭卷方式,集体命题,统一答案,集体阅卷。
制定人:原理教研室 执笔人:徐俊蕾
审核人: 孙喜英 批准人:闫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