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3课程编码:13003030
4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5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6课程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全校本科学生公共必修课,是为了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精神,总结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的经验,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而开设的。在2007年秋季,我校本科生开始开设了这门课程(在2007年秋季之前,本课程的开设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门课程构成)。教育部05方案是在原有这二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融为一体,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完整性。
7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承担着对大学本科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本科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需要。
8师资队伍:课程组是一个以中青年、高学历、高职称为主体的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教学科研团队的专业师资队伍。课程组6人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
9课程内容:本课程在内容上共七章,每章三节共21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第三章)、政治经济学(第四章--第五章)和科学社会主义(第六章---第七章)。本课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讲授,有助于大学生从内在有机联系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0学时和学分: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包括理论教学32学时和实践教学16学时。学分包括理论教学2学分和实践教学1学分,共3学分。
11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辩证法,认识的本质,社会基本矛盾,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集体备课和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理论成果的方法来解决。
12教学手段和效果:广泛运用启发式法教学方法,做到融知识性、理论性、逻辑性、趣味性于一体,避免满堂灌。并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实行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这样一来教学内容更加详实,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讲解更加生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准确,把握更为全面,运用更为熟练。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信服力。
13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包括包括平时作业、笔记及上课表现,占总成绩的50%,期末成绩占50%。考试实行闭卷方式,集体命题,统一答案,集体阅卷。通过考核,学生的成绩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合理分布,表明试题能较好的检验各层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运用。
14教材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