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32/2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开设本实践教学课的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是教师要提前给学生布置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三是布置作业,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深化对本课程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本实践教学课2学分,32学时,具体分配见下表:
序号 |
内容 |
学时 |
地点 |
1 |
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参观考察 |
8学时 |
唐庄、刘庄、京华实业公司、古固寨、裴寨村等。 |
2 |
以考察的先进典型为例,讨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8学时 |
国情国史体验馆 |
3 |
开展服务社会活动 |
8学时 |
敬老院、儿童村、公交站牌及某些公共领域咨询服务等。 |
4 |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某一方面开展社会调查 |
8学时 |
由学生自己选择所熟悉的街道、社区、工厂或乡村等。 |
5 |
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调活动 |
8学时 |
于本校及其家属区内进行。 |
6 |
讨论:各学生小组的观后感,心得体会,或者调查报告 |
8学时 |
国情国史体验馆 |
说明:实践教学活动均安排在课下。第1项要求选取学生代表开展,记8学时;然后到国情国史体验馆开展讨论,记8学时;第3、4、5项要求学生三选一,记8学时,然后再到国情国史体验馆开展讨论,记8学时。共32学时。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
1.按照规定,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是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按2学分计,成绩认定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五个格次,若不合格者进入下一届补修。
2.考核以学生小组为单位,以班委抽调的学生代表为评委,两次讨论取综合成绩认定格次。
3.每次讨论结束后,各学生小组均要上交讨论稿,或PowerPoint课件、或word文档作为考核依据存档。
制定:概论教研室 执笔人:李修超
审核人:徐立志 批准人:孙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