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13004040 学时/学分:64/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2.目的: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行动指南,提升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任务: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理解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同时努力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要注意各章节的衔接及两大理论体系的衔接,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务必使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苏格拉底的“反诘法”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将课堂讲授和讨论学习结合起来,寓讨论于讲授之中,寓讲授于讨论之中,充分利用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延伸和深化对本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3.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各环节都要始终贯彻实践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理解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及历史经验;理解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及经验教训。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掌握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尤其是理解当前我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理解改革的正确方向,掌握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体系,理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和性质;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国的内涵及重要意义;了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解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理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方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理解中国必须抓住和用好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根据和重要意义;掌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了解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的努力。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民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理解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理解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的重要性;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解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理解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了解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四、学时分配
序号 |
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
8 |
2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6 |
3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4 |
4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 |
5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
4 |
6 |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
6 |
7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6 |
8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
10 |
9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4 |
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
4 |
1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
4 |
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4 |
合计 |
|
64 |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由考勤,检查课本、笔记(占平时总成绩的30%),作业及课堂讨论(占平时总成绩的70%)构成。末考试卷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可以采取开卷、闭卷和论文等多种方式。不管是平时成绩还是期末成绩,有1项不及格者,总成绩认定为不及格。
六、教材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七、教学参考书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100例》,杨春贵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教材),林祖华,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六个为什么》,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09版年。
7.《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刘杰主编,时事出版社,2013版年。
8.《中国超越》,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制定:“毛概”教研室 执笔人:李璞玉
审核人:徐立志 批准人:孙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