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旧教学工作>>课程简介>>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介
2016-08-29 08:25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 时:64

学 分:4学分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历史沿革

本课程的前身叫《社会主义建设》,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此,出台了“98方案”,将《社会主义建设》改为《邓小平理论概论》,同时增加《毛泽东思想概论》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开设。我校也由此开设的《邓小平理论概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在2001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党的指导地位,于是将《邓小平理论概论》修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高校推广。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央出台了“05方案”,将《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合并,成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从06级入学的学生开始实施,同年,正在开设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8年,教育部特此下发文件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课程一直延续至今。教材出版后经过多次修订,现使用的是2015年修订版。

二、课程体系

本课程共有十二章内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章是总论,概述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尤其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二、三、四章是讲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为以下各章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第五、六章是讲国情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和总任务是什么,同时也分析了为什么,为回答怎么做奠定了基础。第七章,讲改革开放,从总体上回答怎么做。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回答怎么做,即“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第九章是结合我国国情讲如何实现祖国统一,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回答我国在国际上应该如何做。至此,本课程回答了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方面。第十一、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是讲由谁来做。当然是由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军队,和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来做,当然是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建设成果也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从组织上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保障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统观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主线,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由此,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

三、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以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和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问题,从而了解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四、教学特色

本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采取是“五环教学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录像教学、实践教学五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这五个环节紧密结合,交替运用,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各环节简介如下:

1.自学辅导:在学习每一章前,先由任课教师介绍自学方法及要领,提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非共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分别进行单独解答和集体讲解。这种方法可以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迫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专题讲座:针对所讲教材各章节中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掌握,但又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专题讲座这种方法具有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并具有一定深度等优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联想融会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精讲、细讲,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这是“五环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环。

3.专题讨论:教师提前布置讨论题,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发言提纲,搜集有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讨论方式有:一是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发言(最后再自由发言);二是教师直接点名发言;三是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通过讨论,学生交流了思想,明辨了是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4.录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的记录片,以充实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具体性、生动性、趣味性。我们现在让学生观看的录像片是大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旗帜》等其中的内容。在电视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到的课本内容和录像内容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事实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实践教学:是指以参观、考察、访问等形式进行的社会性教学。具体做法是:由任课教师利用周六、周日或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调研和开展服务社会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做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统一,用学生的亲身实践来体验和消化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五环教学法”受到了学生普遍欢迎。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不满意单纯课堂讲授法,他们希望有生动直观的教学环节,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有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践。我们采取的“五环教学法”,正是适应了学生要求而设计的,从近几年我们召开的学生座谈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持欢迎态度。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由考勤,检查课本、笔记(占平时总成绩的30%),作业及课堂讨论(占平时总成绩的70%)构成。末考试卷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不管是平时成绩还是期末成绩,有1项不及格者,总成绩认定为不及格。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